RADAR雷达支付(雷达币)国际货币兑换系统
标题:
数字货币的理想与现实
[打印本页]
作者:
DEDAO
时间:
2018-4-28 10:00
标题:
数字货币的理想与现实
原标题:人民日报:数字货币的理想与现实
+ s% I) G N- }7 Y2 w* u' N( f9 \
近期,全球加密数字货币价格颇不稳定,比特币从去年底两万美元左右的巅峰一路跌破7000美元,又在一天内飙升逾11%。市场巨幅波动,各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也有诸多差异。有的宣布将发行世界上第一个主权法定数字货币,表现出“力挺”姿态,更多国家谨慎观察,着眼于研究和引导。
1 n$ c5 G: V3 E$ c+ K# l
# L9 s3 H$ q' y9 n0 V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面对数字货币“大杂烩”,各国的关注点可能根本就不相同。如委内瑞拉的“石油币”,本质更像是数字债务,而非货币。二是掺和了货币以外的因素,如国内政治、国际竞争等。三是数字货币在各国的“粉丝”规模与影响力不同,包括可能的负面影响,如灰色交易、洗钱等。四是各国的法律完备、监管严厉程度有异。五是各国的认知角度不同,有的关注其货币属性,有的则更倾向于作为类资产、大宗商品等。
! k+ l3 m0 g5 R8 |+ A. a" i
7 V3 z! ]/ W6 ]7 c. J( t6 d+ r
因此,探讨数字货币的内涵,我们必须厘清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是央行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还是民间非法定数字货币;是加密数字货币,还是货币电子化;是否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劣币”。
1 T$ q- q+ Y! t) j8 @3 \! X, H
~; F4 X# D4 H* W
新技术确实使得货币的概念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从理论上来说,新货币经济学指出了货币消失的可能性,即法定纸币不再是惟一的交易媒介,并最终被产生货币收益、由私人部门发行的金融资产所取代。从现实来看,尽管法定货币的地位仍不可动摇,但历史上也出现过各种局部场景的私人货币,如20世纪20年代货币失控的德国曾有过“瓦拉”系统。现在,带有“去中心化”特征的数字货币,更使得私人货币的挑战日益突出。
& S3 c. _" P t5 v
, f4 l! C3 z4 J1 x+ \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私人货币”,还是类似于比特币的新型“私人货币”,都对各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权力”带来影响。但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全面禁止数字货币难以实现,各国更多着眼于交易中的底线监管与投资者保护,如反洗钱、市场操纵等。
" Z, m# M3 A6 z% |, F0 k7 d9 Y
8 P, o A" }: r G: ~
( C9 U+ ^/ X. F" e- X' w E
就广义角度来看,货币电子化对现有体系的冲击最为深远,因其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统计范畴、货币传导机制、支付清算的效率等。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可纳入“准货币”的资产类型不断增加,使得着眼于货币数量的政策操作与宏观指标间的相关性、联动性逐渐弱化。就狭义角度来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其自身的“货币属性”并不突出,更多被作为特殊的资产或商品,因此其实质影响往往不在货币层面,而在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方面。
5 ]+ r! R a5 b
% T6 n" G% t; x' h& X0 B
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是自然演进的,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结果。虽然加密数字货币存在众多缺陷,但也是具有价值的实验,尤其是在超主权货币探索方面。与贵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的价值依托有所不同,其面向的是数据时代的“交易基准共识”的发掘。当然,如果受到太多价格波动、投机炒作、通缩限制等影响,加密数字货币在支付功能方面无法真正落地,则只能距离“货币实验”越来越远,或者成为某种特殊的基础“数字资产”,或者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
4 K: Q5 I: P+ n
7 L5 h# a I, w1 U! X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
+ _- W/ A0 O& c- |- ^* L
" j+ y1 t( t! r
[attach]248[/attach]
6 W# W5 }. A2 s3 u8 M
$ U9 I, ~9 U: y" Z- h
4 S! e) m" N* w
! \( }1 M2 [1 |4 n% E
欢迎光临 RADAR雷达支付(雷达币)国际货币兑换系统 (http://r.hdgyc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