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868|回复: 0

中俄等29国或开始去美元化,三国偷袭美元,这国放弃数十亿美元投资

[复制链接]

434

主题

466

帖子

769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6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9-5-15 09: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来,货币的意义在于其持续服务于商品流通的属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黄金、英镑、美元都分别在不同阶段承担了这一作用。然而,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元通用货币不仅仅只是承担了通用货币的角色,对美国经济而言,美元无疑充当了不断收割全球财富的重要利器。

我们知道,美联储过去通过毫无节制的印制美元,美国经济则可以非常轻松地采购获取全球宝贵的物质财富。而美联储再通过美元不同时期的紧缩,又会得到美元输出后的利差价值。通俗而言,是美元剪世界经济的羊毛。显然,这对全球其他经济体而言,并不公平。



基于美元垄断地位不断膨胀,美元的信用也正持续减弱。全球多国则开启了去美元化的进程,这几乎是货币的产生、兴起、膨胀、回落......的一个完整过程。截至目前,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伊朗、安哥拉、委内瑞拉、伊拉克、科威特、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卡塔尔、阿联酋、印度、越南、匈牙利、巴西、南非、英国、罗马尼亚这29国或已分别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开始了去美元化。

比如,俄罗斯在向中国出口原油过程中,创立部分无美元化交易环境后,正致力于提出非美元化全球构想。而德国、法国等欧洲多个发达市场在将人民币列为外汇储备后,正在开发独立于美元的全球支付系统,以用于更多受到美元限制的石油交易。此外,放弃使用多年的锚定美元;签订广泛的本币互换协议;减持美元资产;放弃石油美元;加强实物黄金储备布局,从美联储运回黄金等等做法都被认为是去美元化的解决方案,上述经济体也分别用到了不同的方法去美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元剪世界经济羊毛的操作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也被认为与其有着密切关联。因此,东南亚多国在近20多年间,对美元一直心有余悸,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成为全球去美元化的重要成员。其中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就非常明显。
我们曾提及,数月前,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三国央行启动了本币交易直接结算计划,以减少三国金融系统对美元的依赖性。印尼前央行行长阿古斯表示,“目前印尼出口业务的94%和进口业务的78%使用美元结算,而印尼第一大贸易伙伴却是中国。因此印尼此番与人民币扩大货币互换协议,既可以去美元化,又可以进一步抱紧中国这个经济伙伴,是一石二鸟之举。上述计划有助三国的国际金融业务结算货币多元化”。应该说,东南亚这三国的上述计划当时是出其不意的,相对于此前多个脆弱市场对美元的“逆来顺受“,这三个国家开启了偷袭美元的进程。
事情还远没有结束,新加坡联合早报数周前报道,尽管美国企业希望能到印尼投资农业领域,但印尼还是选择放弃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分析认为,这是印尼这一东南亚最大经济体二度向美元说不的注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货币与经贸相互依存的前提,东南亚这三个国家近年在不断加大与中国市场经贸合作过程中,也持续增加人民币的使用概率。这在与中国央行签订本币互换协议上,就可以说明问题。例如,去年泰国央行与中国央行续签了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保持为700亿元人民币。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也与中国央行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保持为1800亿元人民币/110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

应该说,本币互换协议,对于东南亚等不具备储备型货币的经济体来说,将是其规避美元利差,获取更大价值的有效途径。比如,本文提及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每年都生产大量的橡胶,而中国是最大的橡胶进口国,如果一直使用美元计价和结算,则会出现利差风险,买卖商家间的实际利润都会因此降低。而一旦美元出现流动性枯竭的现象,类似于橡胶的生意则无法再继续。



显然,去美元化的本币互换协议,将使泰国等地的橡胶出口创汇畅通无阻,为这些经济体的农民创收也提供了货币依据。而这仅仅是全球去美元化的缩影之一,随着世界经贸格局的进一步变化,全球去美元化的火苗无疑或还将继续蔓延至更多国家。(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RADAR雷达支付(雷达币)国际货币兑换系统  

GMT+8, 2024-4-16 13:54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